人生,就是一场迎送,我们的出生便是他告别男孩,迎接“父亲”新身份的第一步。
小的时候,总觉得父亲是万能的,他知晓所有稀奇古怪的知识,能修好所有坏了的东西,在他的肩头可以环游整个世界,甚至觉得天塌下来都会有他帮我们顶着。
较之母亲的事无巨细与喋喋不休,大多数父亲仿佛都如出一辙,不轻易坦露情感、是最沉默寡言的。印象中能想到与他的交流也仅限于餐桌前,或是隔着手机屏幕外的简短几句问候。
电影《饮食男女》有这样一个片段:父亲老朱是位厨师,每到周末都会做一大桌子菜,等三位女儿回家吃饭。父亲对爱的表达可能总是缄默的,而作为一个厨师,餐桌上那一顿顿好吃的饭菜却是他无声且最好的情感表达。
在很多生活的细枝末节,我们会不经意间发现,自己好像复制粘贴了父亲的一举一动。父亲最常说的那句:“我什么都不缺,你什么都别给我买啊,挣钱留着自己花”,在若干年后也成为了我们的口头禅。
再提及父亲,仿佛很多故事都与背影有关。孩童时风雨无阻地接送我们上学,长大后送我们去外地工作,结婚时的亲手托付和离场。
在与我们无数次转身告别中,父亲承受着一次次的追逐,不舍以及满眼的目送,我们也逐渐成为父亲口中的骄傲。可当看到父亲头上新添的白发和不再健硕的步伐时,才恍然大悟:父亲开始慢慢变老,逐渐成为最平凡的老人。
父亲因这一生父子情意而为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,寡言而又精心的经营,俯身成海,仰立成山,都留在时光里,刻在皱纹中。
人生来来往往,莫待来日方长。唯愿你我,把握每个陪伴父亲的当下,不止在父亲节。